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构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苗木培育、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利用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构树的人工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构树栽培技术规程DB52/T 754-2012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构树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 该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构树的人工栽培及管理。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适用范围,确保了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操作指导性。
2. 术语和定义
- 对“构树”、“无性繁殖”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操作失误。
3. 品种选择
- 强调应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这为提高种植效益提供了保障,同时减少了后期管理难度。
4. 育苗技术
- 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时间、苗床准备等内容。特别指出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期,以保证幼苗成活率。
5. 定植密度
- 根据土壤肥力不同,建议每亩种植数量应在合理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最终产量,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6. 田间管理
- 包括中耕除草、施肥浇水、修剪整形等方面。强调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
7. 采收加工
- 规定了适宜的采收时期及方法,以及初步加工流程。合理的采收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质量,还能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8. 环境保护
- 提出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上内容是对DB52/T 754-2012标准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