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材料中总汞的测定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鱼、贝类、藻类等生物材料中总汞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Total Mercury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85-2011 生物材料中总汞的测定》是一项关于生物材料中总汞含量测定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适用于水产品、植物类及动物类等生物材料中总汞的测定。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材料中总汞含量测定的方法,包括样品处理、仪器设备要求以及具体的检测步骤。它适用于水产品、植物类及动物类等生物材料中总汞的测定。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并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样品在采集后需尽快进行预处理,如冷冻或冷藏保存以防止汞的挥发。样品制备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引入污染源,确保所使用的器皿清洁无污染。
仪器设备要求
用于测定总汞的仪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原子吸收光谱仪、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等。此外,还需配备相应的辅助装置如温度控制器、搅拌器等。
测定方法
1. 样品消解:采用湿法消解或者干法消解的方式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湿法消解通常使用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作为消解剂;而干法消解则通过高温灼烧去除有机物质。
2. 汞的提取:将消解后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适量还原剂(如抗坏血酸),使汞离子转化为金属态汞。
3. 汞的测定:利用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直接测量溶液中的汞浓度。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测定所得数据应当经过适当的统计分析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对于多次重复测定的结果,应该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报告值,并且注明不确定度范围。结果表示时应采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
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使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平行测试以及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以上就是对《DB22/T 185-2011 生物材料中总汞的测定》标准中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此标准不仅能够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同时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