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梅花鹿鹿场建设的基本要求、场地选择、规划布局、建筑设施及附属设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梅花鹿养殖场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Deer Farms of Sika De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047-2011梅花鹿鹿场建设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梅花鹿鹿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以下对其中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场地选择:要求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通风良好的区域。避免选择低洼积水地带和污染源附近。这一条强调了环境对于梅花鹿健康的重要性,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率并提高养殖效率。
2. 布局与分区:鹿场应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及隔离区三部分,并保持适当距离以防止交叉感染。生产区内又需细分饲养区、繁殖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合理的布局有助于科学管理,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
3. 设施配备:包括圈舍、运动场、饲料库房、消毒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例如,圈舍内需设置保暖隔热措施,夏季要有防暑降温装置;运动场面积不得小于每头成年鹿15平方米。这些具体规定旨在满足梅花鹿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活条件。
4. 卫生防疫:明确了日常清洁消毒程序以及突发疫情时的应急处理方案。提倡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检查饮用水源质量,防止水源污染。通过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疫病风险,保障鹿群安全。
5. 饲养管理:针对不同年龄段梅花鹿制定了相应的饲喂计划。幼龄期注重营养全面均衡,成年后则侧重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供给。同时,还应注意观察个体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策略。
6. 档案记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内容涵盖种群来源、生长发育数据、疾病防治情况等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掌握群体动态变化趋势,也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以上只是部分核心内容概览,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标准,不断优化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