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鹿角菜苗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亲体选择与培育、采卵与孵化、幼体培育、稚藻培养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鹿角菜苗种的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Seedlings of Chondrus ocellat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083-2012《鹿角菜苗种生产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鹿角菜苗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亲菜选择与培育、采卵与孵化、幼苗培育及中间培养、采收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亲菜的选择与培育:标准指出亲菜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群体,且生长在适宜的海域环境中。亲菜的年龄一般为2-3年,个体重量应在50克以上。亲菜培育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海水,并根据需要补充营养物质,确保亲菜达到最佳繁殖状态。
对于采卵与孵化环节,标准要求采用自然或人工诱导的方法促使亲菜排卵。采卵时水温控制在15-20℃之间,盐度维持在28-32‰范围内。孵化过程中需保持适宜的水流速度和光照条件,同时注意防止敌害生物侵入。
幼苗培育及中间培养方面,标准强调幼苗培育池的大小和深度要适中,以利于幼苗均匀分布和管理操作。初期投喂应以单细胞藻类为主,随着幼苗长大可逐步增加颗粒饲料的比例。中间培养阶段则需逐步加大养殖密度,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调控,确保幼苗健康成长。
最后,在采收环节,标准建议当鹿角菜苗长至一定规格后即可采收,采收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幼苗。采收后的苗种应及时运输至目的地,整个过程要注意保持低温环境,减少损耗。
这些条文构成了鹿角菜苗种生产的基本框架,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