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蛤健康养殖的场地选择、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文蛤的健康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ealthy Breeding of Mercenaria mercena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100-2012《文蛤健康养殖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文蛤健康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选择、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环境要求
1. 养殖区域应选择在海水交换良好、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的地方。
解读:良好的水质交换可以保证文蛤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有害物质积累,降低疾病发生率。
二、苗种选择
1. 苗种来源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体长应在1cm以上,体质健壮,无病害。
解读:选择健康的苗种是成功养殖的基础。体长1cm以上的苗种适应能力更强,能更好地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养殖管理
1. 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水体pH值在7.8-8.6之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
解读:适宜的pH值和溶解氧水平有助于文蛤正常生长发育,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理功能。
2. 投喂饵料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确保饵料新鲜且适合文蛤食用。
解读:合理的投喂量既能满足文蛤生长需求又不会造成浪费,新鲜的饵料更能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
四、病害防治
1.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解读: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扩散。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条款的简要说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贯彻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以实现文蛤健康养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