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蚶苗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亲贝选择与培育、人工采苗、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毛蚶苗种的人工繁育和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S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2085-2012《毛蚶苗种生产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毛蚶苗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亲贝选择与运输、育苗场建设、育苗管理、中间培育及质量检验等内容。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亲贝选择:标准中指出亲贝应来源于无污染海域,壳长在4cm以上且健康无病害。这确保了亲贝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和较高的成活率,避免因病害传播影响后续养殖。
2. 育苗场建设:要求育苗场选址于水质清洁、盐度适宜(20‰~30‰)的区域,并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以防止交叉污染。这一规定旨在为毛蚶提供最佳生长环境,提高苗种质量。
3. 育苗管理:强调投喂高质量饵料如单胞藻类,并定期监测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子。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对于促进幼体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4. 中间培育:规定当幼体达到一定规格后需转入池塘或网箱进行中间培育,期间要持续观察其发育状况并适时调整密度。此阶段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苗种的数量与质量。
5. 质量检验:成品苗种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活力测试以及疾病筛查等项目。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苗种投放市场。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毛蚶苗种生产技术规程》从源头到成品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科学规范,有助于保障毛蚶产业健康发展。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产品品质,还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