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品种“春薯1号”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求及种子质量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春薯1号”马铃薯品种的生产、推广和质量管理。
Title:Potato Variety Chunshu No.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180-2011 马铃薯春薯1号》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品种春薯1号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检验方法等内容。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植物学特征
根据标准中的描述,春薯1号植株直立生长,株高约55厘米,茎绿色且带有紫色斑点,叶片为绿色,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块茎呈椭圆形,表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量多在6至8个之间,单薯重量平均在90克左右。
二、生物学特性
春薯1号属于早熟品种,生育期大约为95天。其适应性强,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土壤上均可种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特别是对晚疫病的抗性较好。同时,春薯1号耐储藏性能优良,在适宜条件下可贮存6个月以上而不显著变质。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前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
2. 种子处理:播种前7-10天将种薯置于15-20℃环境下催芽,待芽长至1-2厘米时切块,每个切块应带有一个壮芽,重量控制在30-40克。
3. 合理密植: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保苗4500-5000株。
4.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保持田间无杂草。生长期注意水分供应,遇旱及时灌溉,雨季做好排水防涝工作。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防止块茎外露。
5.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病株,并喷洒相应药剂进行防治。特别要注意预防晚疫病的发生,可选用甲霜灵锰锌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保护。
四、检验方法
1. 植物学特征鉴定:通过目测观察植株形态特征,包括株高、叶片颜色、花色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生物学特性检测:记录从播种到收获的时间长度,统计单株结薯数和平均单薯重,评估其早熟性和丰产性。
3. 抗病性测试:采用人工接种晚疫病菌的方法,观察发病情况并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判断抗病能力。
4. 品质分析:取样测定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含量等指标,确保品质达标。
综上所述,《DB22/T 1180-2011 马铃薯春薯1号》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春薯1号的种植效益和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可以有效提升春薯1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