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放流物种选择、苗种生产与质量要求、放流地点选择、放流时间与方式、效果评估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quatic Biological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458-2012《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确保在重庆地区开展的增殖放流工作有据可依。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进行了定义:指通过人工方式将人工繁育或捕捞的水生生物放归自然水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数量的行为。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3. 放流种类选择
放流种类应选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濒危保护价值的物种。例如长江鲟、中华倒刺鲃等。选择合适的放流种类是成功实施增殖放流的关键步骤之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促进生态平衡。
4. 亲本来源与质量要求
要求亲本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群体,并且需要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繁殖。对于亲本个体大小也有明确规定,如体重不得低于一定标准值。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后代的质量,提高成活率。
5. 苗种培育管理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水质条件、饲料投喂量及频率等因素。同时还要定期监测幼苗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良好的培育环境能够显著提升最终放流个体的整体素质。
6. 放流前准备
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及准备好必要的设备物资等内容。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保障整个项目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7. 放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强调要在适宜的时间段内完成放流操作,并且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对目标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应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应暂停相关作业。
8. 后期跟踪调查
放流完成后还需持续关注被释放对象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设置固定观测点或者采用卫星定位等方式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评估此次行动的实际效果并为未来类似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DB50/T 458-2012《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部分关键内容的具体分析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