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常规水稻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亲本要求、繁殖技术、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常规水稻种子的生产。
Title:Rice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Common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789-2011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常规水稻种子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从规程中挑选出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规程强调了亲本种子的来源与质量要求。规定亲本种子应来源于具有资质的种子公司或科研机构,确保遗传纯度不低于99.9%。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亲本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种子纯度和产量稳定性。
在隔离条件方面,规程指出繁殖田块周围至少保持3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并且不得种植其他相同品种的水稻作物。这一措施是为了防止异花授粉导致的品种混杂现象发生。
关于播种期的选择,规程建议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最佳播种时间。例如,在广西地区一般春季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季则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合理的播期安排有助于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
对于田间管理,规程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每公顷插植密度控制在25万株左右;合理施肥,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70%,追肥分两次施入;及时防治病虫害等。这些措施旨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植株健壮发育。
最后,规程还对收获后的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当稻谷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方可进行机械收割,避免因水分过高而造成种子发芽率下降。同时,要尽快将收获的种子入库保存,温度控制在20℃以内,相对湿度不超过65%。
以上就是对《DB45/T 789-2011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中几个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常规水稻种子生产的效率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