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菜杂交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选择与保存、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种子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乌菜杂交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of Chinese Cabb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606-2012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乌菜(即黑籽芥)杂交制种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质品种作为亲本材料。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亲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2. 隔离措施:为了防止外来花粉污染导致杂交失败,标准建议采用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的方法。例如,在同一地区种植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自然授粉的发生。
3. 田间管理:包括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合理的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光合作用效率;科学施肥则有助于促进植株健康生长;而及时有效的病虫害控制能够保障整个生育期的安全。
4. 授粉过程监控:对于人工辅助授粉来说,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每个花朵都能得到充分且均匀地授粉。同时还要注意天气条件对授粉效果的影响。
5. 收获与干燥处理:当果实达到成熟状态时应及时采收,并尽快完成脱粒工作。之后还需经过适当晾晒才能入库保存,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水分含量从而延长种子寿命。
6. 质量检验:最后一步是对所生产出来的种子进行抽样检测,主要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指标。只有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产品才可以投放市场销售。
以上就是关于《DB34/T 1606-2012 乌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