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与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seudorabies Purification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651-2012《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规模猪场开展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
标准要求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
- 人员管理: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需经过淋浴更衣,并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生产区。
- 车辆消毒:运输饲料、猪只等的车辆在进入猪场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免疫程序制定与实施
免疫是预防伪狂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准指出:
- 疫苗选择:选用国家批准使用的高效、安全的伪狂犬病灭活疫苗或基因缺失活疫苗。
- 免疫时间:种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内进行一次免疫接种;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仔猪则按照母源抗体消退情况适时接种。
监测与诊断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标准强调了监测的重要性:
- 血清学检测:定期采集猪群血液样本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评估免疫效果及疫情风险。
- 临床观察:密切注意猪只是否有异常表现如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并送检。
消毒制度落实
严格的消毒措施对于切断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 环境清洁:每日清扫圈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干燥整洁。
- 消毒剂使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效低毒广谱型消毒药剂定期对全场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处理。
废弃物处理
正确处置废弃物可以避免污染扩散:
- 粪污发酵:将收集到的猪粪尿通过堆积发酵等方式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
- 垃圾焚烧: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应集中焚烧销毁。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部分核心条款,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34/T 1651-201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