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茄子制种的产地环境、亲本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授粉、采收及留种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茄子的制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ggplant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605-2012《茄子制种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茄子制种的各个环节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且丰产性能优良的品种。例如,可以选择本地长期栽培表现良好的品种,确保其对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具体操作时,将种子置于55℃左右的热水中浸泡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室温,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3. 育苗管理:育苗期间要控制好温度湿度,保持苗床湿润但不积水。幼苗出土后应适当降低夜间温度,促进根系发育。当幼苗长至两片真叶展开时即可移栽定植。
4. 田间管理:定植后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包括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建议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定期追施有机肥料,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灌溉。
5. 采收与加工:对于留种用果实,在充分成熟但尚未开裂时及时采摘。采收后需经过清洗晾晒去除杂质,然后进行干燥处理直至含水量降到安全水平以下才能入库保存。
以上内容只是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显著提升茄子制种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