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封山育林的技术要求、措施、管理方法及检查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封山育林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Closure and Nurture in Beijing (DB11/T 126-2012)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封山育林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以恢复森林植被为目的的封山育林活动。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目标,即通过封山育林恢复森林植被。
二、术语和定义
1. 封山育林:在一定时期内禁止放牧、砍伐等活动,依靠自然力促进森林植被恢复的过程。
2. 育林因子:影响森林植被恢复的各种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详细说明了封山育林的概念以及影响森林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
三、封山育林区划
1. 根据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因素划分封山育林区。
2. 每个封山育林区应设立明显的界标。
明确要求根据具体条件划分区域,并设置清晰的边界标识,便于管理和实施。
四、封禁措施
1. 禁止放牧、砍柴、采药等破坏性活动。
2. 设置围栏或哨卡,加强巡护。
强调严格控制人为干扰,采取物理隔离手段,并增加巡查力度,确保封山育林效果。
五、抚育管理
1. 定期监测植被生长状况。
2. 对病虫害及时防治。
3. 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造林。
指出在封山期间需要持续关注植被状态,预防疾病传播,并在特定情况下引入人工干预措施。
六、成效评估
1. 按照规定的指标体系评价封山育林成效。
2. 每五年开展一次全面评估。
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以检验工作成果并调整策略。
以上是对《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