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生食用菌安全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木生食用菌的安全生产。
Title:Safety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ood-Growing Edible Fung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200-2011《木生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指导木生食用菌的安全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将对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在标准中,“木生食用菌”被定义为利用木材或木质材料作为培养基质生产的食用菌。这一定义明确了适用范围,即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以木头为基质生产的各类可食用真菌。
生产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生产场所应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垃圾场等,并且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此外,还强调了生产车间内部布局合理,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污染。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产品的卫生水平。
原料选择与处理
对于原材料的选择非常严格,要求使用新鲜、无霉变、无腐烂的新鲜木料作为主原料。同时,在配料时需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成分,确保营养均衡。经过粉碎后的物料还需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
菌种管理
菌种是整个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标准规定了从购买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措施,包括菌种来源的合法性验证、入库前检查、储存条件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定期检测等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筛选合格的菌种才能用于实际生产当中。
生产过程控制
在接种操作上,必须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培养体系内造成污染。日常管理中要密切关注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至适宜范围内。另外,在采收阶段也需要注意不要损伤菌盖表面以免影响商品价值。
检验与验收
最后,在产品出厂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工作,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限量等方面内容。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才可以正式上市销售给消费者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DB35/T 1200-2011《木生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木生食用菌的整体品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