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察哈尔服饰的款式、工艺要求、材料选用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察哈尔地区传统蒙古族服饰的制作、检验和销售。
Title:Mongolian Clothing - Part 19: Chahar Cloth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6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06.19-2012《蒙古族服饰 第19部分:察哈尔服饰》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保护察哈尔服饰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察哈尔服饰”这一概念,指出它是指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服饰体系。该体系包括男子服装、女子服装以及儿童服装等不同类型,并强调了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材质要求
在材质选择上,标准规定了制作察哈尔服饰时应优先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如羊毛、驼毛、棉布等。这些材料不仅能够体现传统工艺特色,还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此外,对于装饰性织物的使用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刺绣图案需符合特定的文化符号意义。
制作工艺
关于制作工艺,标准特别强调了手工技艺的重要性,鼓励传承人运用传统的剪裁、缝制技术来完成每一件作品。同时,还对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做了详细说明,确保成品既美观又耐用。
色彩搭配
色彩是察哈尔服饰的一大亮点。标准中列举了几种经典配色方案,如蓝白相间、红绿对比等,并解释了每种颜色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例如,蓝色象征天空与和平,而红色则代表热情与活力。
应用场景
最后,标准还明确了察哈尔服饰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节日庆典、婚礼仪式及文化交流活动等场合。这有助于促进这项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蒙古族服饰 第19部分:察哈尔服饰》不仅是一份技术规范文件,更是对这一宝贵文化的全面梳理与保护指南。它为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