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融雪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其他场所的除冰融雪。
Title:DB11/T 161-2012 Road Deicing Ag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1-2012《融雪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融雪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 1.1 主要成分与含量
标准明确规定了融雪剂的主要成分及其最低含量要求。例如,氯化钠含量应不低于85%,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融雪剂具备足够的溶解性和冰点降低能力,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 1.2 水不溶物含量
水不溶物含量不得超过1.5%。此指标用于衡量融雪剂中不可溶物质的比例,过高的水不溶物会增加设备磨损并可能堵塞排水系统。
试验方法
# 2.1 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需采用重量法或离子色谱法等精确手段。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融雪剂中各组分的具体含量,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2.2 水不溶物测定
水不溶物的测定需要按照特定的过滤装置和干燥条件来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这一步骤对于评估融雪剂的使用安全性至关重要。
检验规则
# 3.1 出厂检验
出厂前的产品必须逐批进行外观检查、pH值测试以及主要成分含量检测。只有当所有项目均合格后才能准予出厂销售。
# 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有项目,并且在新产品投产时或者正常生产期间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此外,在原料来源发生重大变化时也需重新进行型式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4.1 标志
产品包装上必须清晰地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信息等内容。此外还应注明“环保型”或“普通型”,以便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 4.2 包装
推荐采用防潮、防水性能良好的包装材料,并且内袋密封良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产品吸湿结块,延长保存期限。
# 4.3 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剧烈碰撞和雨淋,装卸时轻拿轻放。另外,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混运。
# 4.4 贮存
融雪剂应存放于通风干燥处,远离火源和热源。堆垛高度不宜过高,以免压坏底层包装。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融雪剂》(DB11/T 161-2012)不仅从技术层面严格规范了融雪剂的质量控制,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及使用者的安全问题。这为促进北京市冬季道路安全保障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