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苹果蠹蛾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苹果蠹蛾的无公害防治及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
Title:Apple Moth Non-Hazardous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苹果蠹蛾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等水果生产的害虫,其无公害防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DB65/T 3339-2011《苹果蠹蛾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为科学防控苹果蠹蛾提供了技术依据。
该标准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监测与预警、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内容。以下是对其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监测与预警
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设置诱捕器进行监测。具体而言,在苹果树萌芽期开始设置性诱捕器,每公顷不少于4个,并记录诱捕数量。当连续3天日均诱捕量达到5头以上时,即视为达到防治指标。这一规定有助于及早发现虫情,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强调通过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来降低虫口基数。例如,清除园内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越冬场所;合理修剪树冠,保持通风透光良好;适时疏花疏果,增强树势。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直接抑制苹果蠹蛾的发生,还能提高果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人工摘除虫果和使用粘虫板等方法。标准建议在幼虫孵化盛期至蛀果前,及时摘除受害果实并深埋处理。同时,在成虫羽化高峰期悬挂黄绿色粘虫板,诱杀成虫。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特别适合规模较小的果园应用。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等进行自然控制。在苹果花期前后释放赤眼蜂卵卡,每公顷释放量约为15万头。此外,还可以喷施白僵菌制剂,选择晴朗天气于傍晚进行,确保药效最佳。生物防治不仅环保而且可持续,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生态平衡体系。
化学防治
尽管强调无公害原则,但在必要情况下仍需采用化学手段。标准规定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制使用。推荐使用的药剂包括甲维盐、阿维菌素等生物源农药。施药时间一般选在卵孵化盛期或幼虫初孵阶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DB65/T 3339-2011《苹果蠹蛾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全面指导。各环节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有效的防治体系,值得广大果农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