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二尾舟蛾无公害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杨二尾舟蛾无公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toxic Control of Hyphantria cunea in Poplar T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346-2011《杨二尾舟蛾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控制杨二尾舟蛾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杨二尾舟蛾”的概念及其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如卵期、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防治原则
强调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倡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鼓励使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环保型手段来控制害虫数量。
监测预警系统
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在主要发生区域内设置固定观察点,定期调查虫口密度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达到防治指标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测效率,比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物理防治措施
包括人工摘除卵块、剪除受害枝条以及设置诱捕器等方法。这些简单易行的方式适用于小范围内的局部治理,能够快速见效且成本较低。
生物防治策略
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自然天敌以及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病原微生物来进行大规模的生态调控。这种方法不仅效果持久而且副作用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化学防治指导
当其他方法难以奏效时才考虑使用化学农药,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并按照推荐剂量施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或抗药性的产生。
环境保护要求
在整个防治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非靶标生物的安全,防止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还应注意废弃物的妥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以上内容只是对DB65/T 3346-2011部分内容的一个简要概述,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希望上述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