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脱毒快繁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脱毒快繁过程中的组织培养和种薯生产环节。
Title:Potato Virus-Free Rapi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728-2011《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马铃薯脱毒苗的快速繁殖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茎尖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茎尖外植体应从健康、无病毒症状的植株上采集,且长度应在0.3至0.5毫米之间。这一要求确保了外植体的质量,因为过长或过短的茎尖可能影响成活率和脱毒效果。同时,强调使用无病毒植株作为母本,有助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纯净度。
2. 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
标准推荐使用的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不同阶段添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在初代培养时通常加入6-BA(苄氨基嘌呤)和NAA(萘乙酸),而在继代培养阶段则适当降低6-BA浓度并增加IBA(吲哚丁酸)。此外,培养温度控制在20℃至25℃范围内,光照强度保持在2000至3000勒克斯,这些参数对于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至关重要。
3. 病毒检测方法
为了保证生产出的种薯不含任何病毒,标准提出了采用指示植物法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病毒鉴定的要求。指示植物法通过观察特定植物对病毒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而ELISA则是一种更精确的实验室分析手段,可以定性甚至定量地检测病毒成分。
4. 移栽与田间管理
当试管苗长到4至5厘米高时即可移栽至温室或大田环境中继续生长。移栽前需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并施足底肥。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另外,还需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植株健康成长直至收获期。
以上内容只是DB64/T 728-2011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上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细节如包装标识等。遵循此标准能够有效提升马铃薯脱毒快繁的技术水平,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