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斑裸鲤鱼苗鱼种池塘培育的环境条件、设施要求、放养前准备、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花斑裸鲤鱼苗鱼种的池塘培育。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nd Cultivation of Huaban Nuoli Fingerlings and F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044-2011《花斑裸鲤鱼苗鱼种池塘培育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花斑裸鲤鱼苗和鱼种在池塘中培育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池塘准备
条文:池塘面积应为5-20亩,水深控制在1.5-2.0米之间。
解读:选择合适的池塘面积和水深对于花斑裸鲤的生长至关重要。较大的池塘面积有助于增加鱼类活动空间,而适宜的水深可以提供稳定的水质环境。过小或过大的面积以及过浅或过深的水位都会影响鱼苗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放养密度
条文:每亩放养鱼苗数量不应超过8000尾,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3000-5000尾。
解读:合理的放养密度能够确保鱼类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和活动空间,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竞争压力和疾病传播。鱼苗阶段需要较高的密度以促进快速成长,而鱼种阶段则需降低密度以减少相互干扰。
饲料投喂
条文: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5%,每日分三次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
解读:高蛋白饲料是支持花斑裸鲤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次投喂不仅保证了饲料的有效利用,还能根据鱼类摄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同时,这种投喂方式也有助于维持水质稳定,防止过量投喂引发污染。
水质管理
条文:定期检测水中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保持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mg/L,pH值范围在7.0-8.5之间。
解读:良好的水质条件直接影响到花斑裸鲤的健康状况。溶解氧充足可以保证鱼类正常呼吸,而适宜的pH值则有利于微生物群落平衡,从而减少病害发生几率。通过定期监测这些关键参数,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水质,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成功率。
疾病防控
条文: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包括池塘清整前后的消毒处理;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预防常见疾病如细菌性肠炎等。
解读:预防为主是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池塘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切断潜在病原体传播途径;同时合理选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既能保护鱼类免受侵害,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内容基于DB63/T 1044-2011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与阐述,希望能为广大从事花斑裸鲤养殖工作的人员提供实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