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温拌技术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工程。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Warm-Mix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754-2011《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公路路面施工中的应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界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概念,即通过特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在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基础上降低混合料拌合与摊铺温度的一种新型材料。这一定义强调了温拌技术的核心在于温度控制,同时保持或提升混合料性能。
2. 原材料要求
对于沥青、矿料等原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例如,沥青需符合GB/T 494-2008的要求,矿料粒径分布需满足JTG F40-2004的规定。这些要求确保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3. 配合比设计
标准指出配合比设计应采用马歇尔试验法,并特别强调了温拌剂的选择和用量。建议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温拌剂类型,并通过试拌确定最佳掺量,以达到降低拌合温度的同时保证路用性能的目的。
4. 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能够适应温拌施工工艺的要求。此外,还应对基层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确保无浮尘、油污等影响粘结效果的因素存在。
5. 拌合过程
拌合时应严格控制拌合时间和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标准推荐的拌合温度范围为120℃至140℃,具体数值需依据所选温拌剂特性及气候条件调整。
6. 运输与摊铺
运输过程中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快;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需符合设计要求,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4米/分钟之间。
7. 压实成型
压实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后紧跟振动碾压,最后再用胶轮压路机终压收光。各阶段碾压速度分别控制在3-4公里/小时、4-5公里/小时以及不超过6公里/小时。
8. 开放交通
待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方可开放交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车辙等问题。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各个环节的重要技术要点,对于指导现场操作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希望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与工程质量兼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