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臭氧和过氧化氢的准则,包括使用范围、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水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对臭氧和过氧化氢的应用管理。
Title:Criteria for the Use of Ozone and Hydrogen Peroxide in 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4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951-2011《水产品加工过程臭氧及过氧化氢使用准则》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臭氧和过氧化氢的基本要求。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以新鲜或冷冻水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采用臭氧和过氧化氢作为消毒剂时的技术规范。这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即特定区域内的水产品加工商,并且仅限于这两种化学物质的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8204.26等。这些引用文件提供了技术背景和支持信息,确保了标准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 臭氧: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杀菌、除臭等功能。
- 过氧化氢: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常用作漂白剂和消毒剂。
这两个术语的定义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中提到的概念和技术内容。
技术要求
# 臭氧使用
1. 浓度控制:臭氧浓度应保持在0.1mg/L至0.3mg/L之间。过高可能导致设备腐蚀,过低则无法达到有效消毒效果。
2. 接触时间:与水产品的接触时间不应少于1分钟。这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来杀灭微生物。
3. 残留检测:处理后的水中残留臭氧量不得超过0.02mg/L。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过氧化氢使用
1. 浓度限制:用于清洗或浸泡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得超过0.5%。超过此浓度可能对水产品产生不良影响。
2. 冲洗要求:使用过氧化氢后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确保没有残留物留在产品上。
3. 存储条件:储存环境需阴凉干燥,远离火源和热源。
操作规程
- 人员培训:所有操作人员都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化学品。
- 记录保存:每次使用前后均需做好详细记录,包括使用的剂量、时间和结果等信息。
-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和人员安全。
环境保护
企业在使用上述两种化学物质时还应注意环境保护问题,比如废水排放前要经过适当处理,防止污染水源。
以上是对DB44/T 951-2011《水产品加工过程臭氧及过氧化氢使用准则》中部分内容的重要解读。遵循该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