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节能发电调度中脱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技术要求、功能设计、性能指标及实施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火电厂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脱硫设施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for Desulfurization under Energy-saving Power Generation Dispatching in Guizho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省节能发电调度脱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DB52/T 733-2011)是贵州省为推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提升环保水平而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系统架构要求
规范明确指出,脱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应采用三层架构设计: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和数据应用层。其中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发电厂的脱硫设施中采集运行参数;数据传输层通过专用网络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地传输至监控中心;数据应用层则提供数据分析、展示及预警功能。这种分层架构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二、数据采集与存储
在数据采集方面,规范强调了实时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要求所有监测点必须具备独立的数据采集单元,并且每隔1分钟至少记录一次主要运行参数如SO2浓度、烟气流量等。对于历史数据,系统需保存不少于两年的时间跨度,以便后续分析使用。此外,还规定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备份机制以及防止非法访问的技术手段。
三、信息传输安全
鉴于电力行业对信息安全的高度敏感性,该规范特别提出了严格的信息传输安全要求。首先,所有通信链路都必须加密处理,推荐使用AES-256算法作为基础加密方式;其次,每个接入点都需要经过身份认证才能建立连接,认证过程可以结合数字证书与动态密码等多种方法;最后,还需定期检查网络状态,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性能指标评估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作,规范还给出了多项性能指标的具体数值目标。例如,系统响应时间不得超过5秒,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10万小时,最大并发用户数达到50人以上。这些量化指标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同时也便于后期运维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估。
五、环境适应能力
考虑到贵州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本标准还专门针对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做出了规定。一方面,要求硬件设备能够在温度范围为-20℃至+50℃之间正常工作,并具备一定的防尘防水等级;另一方面,则鼓励采用低功耗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
综上所述,《贵州省节能发电调度脱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硬件选型到软件开发再到实际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的专业指导,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当地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前瞻性。希望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全省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