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出口桃生产过程中的良好农业规范要求,包括选址、土壤管理、苗木选择与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环节的操作指南。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从事出口桃生产的农户、企业及相关机构。
Title: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perating Guidelines for Export Peach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山东省地方标准《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桃操作指南》(DB37/T 1959-2011)为出口桃的种植、管理、采收和包装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种植基地要求
标准规定种植基地应远离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物、生活垃圾场等。基地周围需设置防护林带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10米。土壤pH值应在6.0-8.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桃树生长环境的清洁性和肥沃性,避免污染物对果实造成影响。
二、品种选择与苗木质量
推荐选用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苗木必须来自正规苗圃,且经过检疫合格。苗木高度应达到1米以上,茎粗不低于0.8厘米,主根长度不少于20厘米,侧根数量不少于8条。这一规定保证了苗木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三、水肥管理
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即不得含有害物质。提倡使用滴灌或渗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0.5:1。每年施基肥一次,追肥三次,分别在萌芽期、开花后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这有助于均衡营养供给,提高果实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化学农药仅作为辅助手段,并严格控制使用种类和剂量。每种农药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只能使用一次,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21天。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该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物质残留,保障产品安全。
五、采收与分级
采收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避免雨天或湿度过高的天气。果实成熟度应达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分级依据果重、果形指数和外观缺陷进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等级。每箱净重不超过15公斤,单果重量差异不得超过±10克。此规定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和市场销售。
六、包装与标识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潮性。每个包装箱应标明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及生产企业名称等信息。出口产品还需加贴符合进口国要求的标签。此举确保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桃操作指南》从种植到采收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为出口桃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