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花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设计与要求、鉴定内容与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棉花种子纯度的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Title:Test Method for Field Plot Planting Identification of Cotton Seed Pur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765-2010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棉花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以田间小区种植为基础的棉花种子纯度鉴定。这一范围明确了该方法主要针对棉花种子在田间的实际种植情况,而非实验室检测,强调了实地操作的重要性。
2. 术语和定义
- 小区种植:指将待测种子样品按照一定规格种植在一个特定的小区域内。这一概念强调了实验设计中的空间布局,确保每份样品都有独立的生长环境。
- 纯度:指在鉴定样本中符合品种典型性状个体所占比例。此定义为后续鉴定提供了量化依据,明确了鉴定的核心指标。
3. 样品准备
样品应从种子批中随机抽取,数量需满足田间种植要求。这一条文确保了样品的代表性,避免因取样不均导致结果偏差。同时,样品的数量直接影响到试验的可靠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4. 田间布置
小区种植时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次数不少于三次。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肥力、光照等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5. 观察与记录
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花铃期和成熟期进行观察记录。特别是对植株形态特征如叶片形状、叶色、株高以及铃形等进行详细记载。这些细节描述有助于全面评估种子的纯度,因为即使是细微差异也可能揭示出品种间的显著区别。
6. 结果判定
根据观察到的性状差异,结合品种标准,计算出每个小区内符合目标品种特性的植株比例。如果所有重复小区的结果一致,则可得出最终结论。当存在差异时,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重新鉴定。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7/T 1765-2010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还特别注重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结果判断的严谨性,这对于保障棉花种子质量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