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手持式播种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人力为动力的手持式播种器的质量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Hand-held Seed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472-2009《手持式播种器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手持式播种器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人力为动力的手持式播种器。明确了适用对象仅限于人力驱动类型,排除了电动或机械驱动设备。
2. 术语和定义:
- 播种深度:种子入土的实际深度。这一参数直接影响种子萌发条件,需精确控制。
- 排种量稳定性:单位时间内排出种子数量的一致性。稳定性高可保证播种均匀度。
3. 技术要求:
- 外观质量:表面应光滑无毛刺,涂层均匀牢固。这不仅影响使用体验还关系到设备寿命。
- 播种深度调节范围:通常应在5cm至15cm之间可调。合理的调节范围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
- 排种量偏差率:不超过±10%。该指标直接决定了播种精度,过高偏差会降低产量。
4. 试验方法:
- 播种深度测定:采用专用测深仪测量实际播种深度,并记录多次数据取平均值。
- 排种量稳定性测试:连续运行一定时间后统计种子排出总量,计算其波动幅度。
5. 检验规则:
- 每台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涵盖所有技术指标,而出厂检验则侧重于关键性能参数。
6.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 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妥善包装能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以上内容涵盖了手持式播种器从设计制造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管理要点,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并保障农业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