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贝类产地划型水质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检测项目、检测方法、评价标准及监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贝类养殖产地水质的检测与评价。
Title:Dete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 Quality of Shellfish Production Areas - DB44T 642-2009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642-2009贝类产地划型水质检测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用于贝类养殖区分类的水质检测指标、方法及要求。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用于贝类养殖的海水水域环境质量监测。这意味着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广东省内的贝类养殖区域,其他地区不能直接套用。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贝类”、“养殖区”等基本概念。例如,“贝类”包括牡蛎、蛤蜊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软体动物;而“养殖区”是指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贝类养殖的特定水域。
3. 水质监测项目:主要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等十余项指标。这些指标的选择基于它们对贝类生长的影响程度,如pH值影响贝类壳体形成,溶解氧不足会导致贝类窒息。
4. 采样与分析:规定了采样点设置原则、样品采集方法以及实验室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例如,在每个养殖区内应至少设立三个采样点,并且采样时需避开暴雨天气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5. 评价标准:根据监测结果将养殖区划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当所有检测项目的数值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海水水质标准时,则评定为优级养殖区;反之,若存在超标情况则需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6. 周期性复检: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复检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区域内水质变化趋势并作出调整决策。此外,在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后也应及时增加临时抽检次数。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希望本文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