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选择、竹林结构调整、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的培育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arge-diameter Moso Bamboo Timb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502-2006《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是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的培育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
标准指出,造林地应选择在坡度不超过25°的山地、丘陵地带,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整地方式推荐采用全面整地或块状整地,深度一般为30cm至40cm。这样的整地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为毛竹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2. 种苗选择与栽植
种苗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以上竹苗,要求苗高不低于80cm,地径不小于1.5cm。栽植时需注意竹苗的根系完整性和方向性,确保竹鞭朝向一致,并且覆土深度要适当,一般为3cm至5cm。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通常每亩栽植量控制在167株左右。
3. 抚育管理措施
在幼林期要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包括及时清除杂草、合理施肥以及防治病虫害。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作业,施肥则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使用。同时,要密切关注竹林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手段加以控制,避免造成大面积损害。
4. 采伐更新制度
达到成材标准的大径级毛竹应当适时采伐,一般情况下每公顷保留母竹不少于1500株。采伐后要及时进行补植工作,保持竹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在整个经营周期内还应注意轮伐区的划分与轮作制度的设计,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竹林生态效益保护
培育过程中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不得破坏原有植被覆盖层,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水源涵养区等敏感区域开展活动时,更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竹林生产与生态保护并重。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不仅涵盖了从造林准备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强调了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为我们今后从事类似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