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方法、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保健用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的微生物质量控制与评价。
Title:Hygiene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Method for Health Care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94-2004《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保健用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各类保健用品的微生物指标检测。这包括但不限于食品补充剂、保健品等。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检测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集时需避免污染。
- 样品应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检测项目与限值
- 微生物指标通常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 不同类型的保健用品可能有不同的微生物限量要求,需参照具体条款执行。
4. 检测方法
- 细菌总数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需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 大肠菌群检测使用发酵管法或滤膜法,通过观察产气情况判断。
- 致病菌检测则需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并结合生化试验进行确认。
5. 结果判定与报告
- 检测结果需与标准限值对比,判定是否合格。
- 报告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及结论等信息。
6.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质控和外部比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标准操作规程。
这些条文构成了保健用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框架,确保了检测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度。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产品特点和最新技术进展不断优化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