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材料中铅含量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生物材料(如头发、血液、尿液等)中铅元素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by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2-2002 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材料中铅含量的方法。以下为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材料中铅含量的测定。这意味着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生物样品如血液、尿液等。
2. 原理:试样经湿法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铅离子与硼氢化钾反应生成氢化物,由氩气载入原子化器中原子化,在铅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铅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强度与铅含量成正比。
3. 试剂和材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一级水。需要准备硝酸、过氧化氢、硼氢化钾溶液等。
4. 仪器设备:包括原子荧光光度计、电热板或电炉、容量瓶、移液管等。
5. 分析步骤:首先制备标准系列溶液,然后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接着进行仪器调试并测量样品信号值,最后计算结果。
6. 结果计算:按照公式X=(F×V)/(m×1000)计算铅的质量浓度,其中X表示铅的质量浓度(mg/L),F表示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铅含量,V表示样品定容体积,m表示样品质量。
7. 精密度:重复性限r为0.20 mg/L,再现性限R为0.40 mg/L。
8. 允许差:实验室内部允许差为10%,实验室间允许差为15%。
以上是DB22/T 332-2002标准中关于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材料中铅含量的重要条款解读。该标准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流程和技术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