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条斑紫菜种藻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条斑紫菜种藻的生产、检验和流通。
Title:Standard for Seed Algae of Porphyra yezo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62-2002《条斑紫菜种藻》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条斑紫菜种藻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界定了“种藻”这一概念,即用于生产条斑紫菜栽培种的亲本藻株。这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2. 技术要求
- 在种藻质量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指标,包括藻体长度、宽度、色泽以及活力等。例如,种藻的藻体长度应达到一定标准,且颜色需呈现健康绿色或黄绿色,表明其生理状态良好。
- 活力测试是评估种藻健康状况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自然附苗率作为衡量标准,确保种藻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
3. 检验规则
- 样品采集需遵循随机性和代表性原则,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检验项目涵盖外观、活力等多个维度,并规定了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如返工或报废,从而保障最终产品质量。
4. 标志与包装
- 要求在外包装上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便于追溯管理。
- 包装材料的选择需符合环保要求,同时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对种藻造成损害。
5. 运输与贮存
- 运输过程应注意避免剧烈震动和高温环境,建议使用专用容器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 贮存条件则强调保持低温湿润状态,防止干燥或污染现象发生。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旨在从源头上提高条斑紫菜栽培种的质量水平,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