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子陶瓷原材料(粘土、长石、菱镁矿、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石英)中杂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电子陶瓷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中杂质含量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Impurities in Raw Materials of Electronic Ceramics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M52
国际标准分类号:25.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T 10632-2022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测定方法,以下是常见的问题及解答。
SJT 10632-2022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标准,用于电子陶瓷原材料(如粘土、长石、菱镁矿、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石英)中杂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该标准旨在规范测定过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待测元素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定量分析的方法。在测定过程中,样品中的目标元素被转化为气态自由原子后,会吸收光源发出的特征波长光,从而根据吸光度计算出元素的浓度。
测定波长的选择取决于目标元素的特征吸收谱线。例如,铜(Cu)通常使用324.7 nm,铁(Fe)使用248.3 nm。具体波长需查阅相关元素的光谱数据表。
是的,测定结果需要通过校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校准曲线是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绘制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图。每次测定前需制备一系列标准溶液并绘制曲线,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杂质含量超出标准限值,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SJT 10632-2022标准适用于以下电子陶瓷原材料的杂质测定: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的制造,因此对其杂质含量的精确测定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