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黏膜给药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药物警戒基本原则、监测方法、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从事黏膜给药中成药研发、生产、使用及监管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Title:Guidelines for Pharmacovigil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ministered via Mucosal Rout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563.6-2024黏膜给药中成药临床应用药物警戒指南》在2024年发布,相比旧版标准,其对黏膜给药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将以“黏膜刺激性试验”这一关键环节为例,探讨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及具体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黏膜刺激性的评价较为笼统,仅要求企业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即可。然而,在新版标准下,明确指出所有涉及鼻腔、口腔等部位使用的中成药产品,在上市前必须完成系统的黏膜刺激性试验,并且需要提供详细的实验设计、执行过程以及结果分析报告。这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产品的疗效,还需确保其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任何潜在伤害。
以某款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喷雾剂为例,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企业在开展黏膜刺激性试验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通常选用兔子作为实验对象,因其与人类相似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反应。
2. 确定剂量范围:根据临床推荐剂量设定不同浓度梯度,以便全面评估各种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刺激效果。
3. 实施测试:将样品均匀喷洒于兔子咽喉部指定区域,观察并记录每次接触后的即时反应直至24小时后。
4. 数据分析:综合考量红肿程度、分泌物变化等因素,结合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新版标准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和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因此,相关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最新规定操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