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谷物籽粒中重金属(砷、汞、铅、镉、铬、铜)检测的术语和定义、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测定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谷物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Arsenic, Mercury, Lead, Cadmium, Chromium, Copper) in Cereal Gr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NAIA 0358-2025《谷物籽粒重金属(砷、汞、铅、镉、铬、铜)检测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改进。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对湿法消解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例如,在旧版标准中,湿法消解通常采用硝酸-高氯酸体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质,但存在氧化剂用量大、温度控制难度高等问题。而在TNAIA 0358-2025中,则推荐使用硝酸-过氧化氢体系进行湿法消解。这种改进不仅降低了化学试剂的消耗量,还减少了因高温引发的安全隐患。
具体应用时,首先将采集好的谷物籽粒样品粉碎并称取一定量放入消解罐内,随后加入适量的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液,盖紧盖子后静置过夜使其充分预反应。接着将消解罐置于电热板上缓慢升温至120℃左右保持1小时,再逐渐升至160℃直至溶液澄清透明为止。整个过程中需密切监控温度变化,并确保通风良好以防有害气体积聚。
通过这样的改进,可以更好地保证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被完全释放出来而不发生损失,从而为后续原子吸收光谱仪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同时,该方法也更加环保友好,符合现代实验室绿色化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