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塑料注射模零件中限位块的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和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塑料注射模用限位块的设计与制造。
Title:Plastic Injection Mold Components - Locator Block
中国标准分类号:H6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0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T 10519.28-1994 是中国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主要用于规范塑料注射模具中限位块的设计、制造和应用。限位块是模具设计中的重要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在注塑过程中对模具的开合动作进行限制,以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这项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模具行业提供了技术指导,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标准化进程。
限位块作为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作用在于控制模具的开合行程。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的开合需要精确到毫米级别,否则可能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表面缺陷等问题。限位块通过与模具导向系统的配合,确保模具在每次开合时都能保持一致的位置关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限位块还能有效保护模具免受过大的冲击力。在高速注塑过程中,模具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惯性力,而限位块可以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减少模具零部件的磨损。这种保护机制对于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SJT 10519.28-1994标准,限位块的设计和制造需满足以下关键指标:
这些技术要求不仅保证了限位块的功能性,也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普及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SJT 10519.28-1994标准的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参考某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案例。该企业在生产汽车内饰件时,采用了符合该标准的限位块。通过使用限位块,企业成功将模具的开合误差从最初的±0.5mm降低至±0.1mm以内,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限位块的保护作用,模具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约30%,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维护成本。
另一案例来自一家电子元件制造商。该企业曾因模具开合不稳定导致产品批量报废,损失惨重。在引入符合SJT 10519.28-1994标准的限位块后,企业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每月可多生产数千件合格产品。
随着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限位块的设计和制造也在不断进步。近年来,智能限位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类限位块内置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模具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某大型注塑设备制造商已成功开发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限位块,其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推动了限位块材料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可回收材料制作限位块,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速。
SJT 10519.28-1994标准为塑料注射模具限位块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限位块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还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展望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限位块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