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雷达对抗领域的术语及其定义。本文件适用于雷达对抗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评估以及相关技术文档的编制和交流。
Title:Radar Countermeasures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K32
国际标准分类号:3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 3207-1989 是中国国家军用标准,用于规范雷达对抗领域的专业术语。以下是与该标准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该标准的主要用途是统一雷达对抗领域中的专业术语定义,为军事装备设计、战术研究及技术交流提供标准化的语言基础。它适用于雷达对抗系统的设计、测试、评估及相关科研工作。
雷达对抗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干扰或欺骗敌方雷达系统,以保护己方目标免受雷达探测和攻击的技术措施。雷达对抗包括电子对抗(如压制性干扰)和物理对抗(如伪装和隐身技术)。
雷达侦察是一种被动行为,其目的是获取敌方雷达的工作参数(如频率、脉冲宽度等),而雷达干扰则是主动行为,旨在削弱或破坏敌方雷达的功能。两者的目的不同:雷达侦察是为了支持后续的干扰或防御决策,而雷达干扰是为了直接对抗敌方雷达。
不适用。该标准主要针对军事用途的雷达对抗技术,民用雷达设备通常遵循国际或国家标准(如IEEE或IEC相关标准)。如果涉及军民两用设备,则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在使用 SJ 3207-1989 中的术语时,应严格按照标准中的定义进行表述,避免随意修改或创造新词。同时,在跨部门或国际合作中,应明确术语的上下文含义,以免产生歧义。
可以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相关军用标准出版机构获取该标准的文本。此外,部分高校或研究机构可能提供相关资料,但需注意版权保护。
截至最新信息,SJ 3207-1989 仍是中国军用雷达对抗领域的权威标准之一,但可能存在后续修订版本或补充文件。建议定期查阅相关发布平台以确认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