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标准。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沥青路面养护和修复的工程项目。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ouble-layer Synchronous In-situ Hot Regenera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沥青路面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道路养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版TJSCTS 33-2023标准对原有技术进行了多项优化。本文以“双层同步加热深度”这一关键参数的变化为例,探讨其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双层同步加热深度的规定较为宽泛,通常为15至30毫米。而新版标准则具体化为上层5-10毫米,下层10-20毫米。这种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不同厚度的沥青面层需求,确保上下两层材料能够充分融合,同时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的老化加剧。
实际操作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加热深度。例如,在薄层罩面工程中,宜采用较小的上层加热深度(如6毫米),以减少热量损失并保持原路面结构稳定;而在重载交通路段,则需适当增加下层加热深度(如18毫米),以增强再生混合料的整体强度。
此外,为了保证加热效果均匀一致,施工前应对设备进行精确校准,并结合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温度分布。当发现局部区域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应及时调整加热装置的位置与功率设置,直至达到标准要求为止。
总之,新版标准通过细化双层同步加热深度参数,进一步提升了沥青路面双层同步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最新规定执行,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计初衷和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