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小吃糕粑稀饭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制作工艺、感官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贵州地区糕粑稀饭的制作与经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king Tofu Rice Porridge - Guizhou Snack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糕粑稀饭是贵州地区广受欢迎的传统小吃,其烹饪技术在TQLY 117-2023《贵州小吃 糕粑稀饭烹饪技术规范》中得到了详细的规范。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的一个重要变化点——“糕粑制作工艺”的改进,深入解析这一变化对最终产品品质的影响及其具体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糕粑的制作仅要求使用糯米粉和水简单混合后蒸制而成,这种做法虽然简便但容易导致成品口感单一且缺乏层次感。新版标准则引入了更为精细的工艺流程:首先需将糯米提前浸泡6至8小时,然后加入适量的玉米淀粉以增加韧性,并通过多次揉搓确保面团均匀细腻。之后再经过两次发酵过程(一次为自然发酵约4小时,另一次为低温发酵约8小时),最后才进行蒸制。这样的改良不仅提升了糕粑的弹性和香味,还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于健康与美味并重的需求。
那么如何正确执行这些步骤呢?首先,在选择原材料时应当挑选颗粒饱满、无杂质的新鲜糯米;其次,在浸泡过程中要保证水量适中,通常每500克糯米对应大约600毫升清水即可;接着,在调配面团时可适当减少糖分添加量,转而注重天然食材如红枣泥或者南瓜泥等来增添风味;最后,在控制发酵时间上,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最为理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通过上述调整后的糕粑稀饭成品不仅外观晶莹剔透、内部组织紧密,而且入口即化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丰富的咀嚼乐趣。此外,由于采用了更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环保高效,同时也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推广开来。因此,《贵州小吃 糕粑稀饭烹饪技术规范》中的这项变革无疑是对传统美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