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陶瓷与金属封接技术制造的电极,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及其他相关领域。
Title:Ceramic-Metal Sealed Electro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M43
国际标准分类号:29.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J 1775-1981 是一种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的技术标准,主要用于电子器件中实现电能传输和信号传递。这种电极通过将陶瓷与金属材料结合,形成高强度、高可靠性的连接结构,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器、真空设备以及高频电子元件中。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承受极端的工作环境,包括高温、高压和强电磁场干扰。
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的核心技术在于封接工艺。该工艺通常采用玻璃封接或活性金属钎焊两种方法。玻璃封接利用高温熔融的玻璃作为粘结剂,将陶瓷与金属紧密连接;而活性金属钎焊则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活性金属(如钛或锆),促进陶瓷与金属之间的冶金反应,从而实现牢固的连接。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但都需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压力参数,以确保封接质量。
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因其卓越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以某知名电子企业开发的高压断路器为例,该产品采用了符合 SJ 1775-1981 标准的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在测试中,该电极成功通过了高达 100kV 的电压冲击试验,并保持了长期稳定运行。此外,该产品还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认证,进一步证明了陶瓷金属封接技术的可靠性。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某航天企业研发的卫星通信设备。为了应对太空极端环境,设备中的关键部件采用了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在长达五年的轨道运行中,该电极表现出色,未出现任何故障,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正朝着更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新型纳米陶瓷材料的引入,使得电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大幅提升;同时,智能传感技术的融合也为电极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该技术将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设备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制造理念也将深刻影响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的发展。企业将更加注重生产工艺的节能减排,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SJ 1775-1981 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现代电子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技术原理还是实际应用来看,它都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潜力。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陶瓷金属封接式电极必将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