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冻虾仁加工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鲜、活虾或冷藏虾为原料,经清洗、蒸煮(或不蒸煮)、速冻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冻虾仁。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Frozen Shrimp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冻虾仁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海产品,其加工技术和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满意度。为了确保冻虾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中国制定了《SCT 3026-2006 冻虾仁加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一标准为冻虾仁的生产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规定。
冻虾仁的加工始于原料的选择。《规范》中明确指出,用于加工冻虾仁的原料虾必须新鲜、无病害、无污染,并符合国家关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准。此外,原料虾的大小、色泽、肉质等也需满足特定要求。例如,原料虾的体长通常应在8至12厘米之间,肉质饱满且富有弹性。
冻虾仁的加工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包括去壳、去肠线、漂洗、速冻和包装。这些步骤不仅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外观,还直接关系到其保存期限。
在冻虾仁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贯穿始终。《规范》要求企业在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包括感官检测、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
例如,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曾因未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微生物检测要求,导致一批冻虾仁被召回。这一事件凸显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许多企业开始更加重视《规范》的执行。例如,一家位于山东的水产加工企业,在引进先进的速冻设备后,成功将冻虾仁的保质期延长至两年以上,同时保持了虾仁的鲜嫩口感。
另一家位于广东的企业,则通过改进漂洗工艺,显著降低了冻虾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尽管《规范》已经为冻虾仁的加工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冻虾仁行业仍需不断创新。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
总之,《SCT 3026-2006 冻虾仁加工技术规范》不仅是冻虾仁加工行业的基础指南,更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才能确保冻虾仁的安全、优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