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钝吻黄盖鲽亲鱼和苗种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疫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钝吻黄盖鲽亲鱼和苗种的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
Title:SCT 2076-2017 Specifications for Parent Fish and Fry of Cynoglossus joyneri (Dull-nosed Yellow So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鱼类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钝吻黄盖鲽(Glyptocephalus cynoglossus)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关注。为了规范其亲鱼和苗种的生产、养殖及质量检测,我国制定了SCT 2076-2017标准。这一标准不仅为钝吻黄盖鲽的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钝吻黄盖鲽是一种底栖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钝吻黄盖鲽对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较低温度下生存,这使其成为冷水性鱼类养殖的理想选择。
然而,钝吻黄盖鲽的养殖并非易事。由于其繁殖周期长、育苗难度大,如何提高亲鱼的质量以及优化苗种培育技术成为关键问题。SCT 2076-2017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钝吻黄盖鲽的品质稳定。
SCT 2076-2017标准涵盖了钝吻黄盖鲽亲鱼和苗种的多个方面,包括亲鱼的选择、苗种培育条件、生长指标以及质量检测方法等。这些内容为养殖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率。
以山东省某大型水产养殖场为例,该场自2018年起开始按照SCT 2076-2017标准开展钝吻黄盖鲽的亲鱼培育和苗种生产。起初,由于缺乏标准化流程,亲鱼的产卵率仅为30%左右,苗种存活率也较低。但在引入该标准后,通过优化亲鱼选择和苗种培育条件,产卵率提升至60%,苗种存活率更是达到了85%以上。
此外,该养殖场还利用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体环境参数,确保符合标准要求。这种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尽管SCT 2076-2017标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加强科研投入,探索更多高效育苗技术和疾病防控措施。
总体而言,SCT 2076-2017标准为钝吻黄盖鲽的亲鱼和苗种养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相信钝吻黄盖鲽将在未来的水产行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