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蛤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青蛤的生产和流通。
Title:Standard for Green Clam (SC 2056-2006)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C 2056-2006 是一项关于青蛤(Scrobicularia plana)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它为青蛤的养殖、捕捞、加工及质量检测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这项标准不仅对青蛤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青蛤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贝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关注。
青蛤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及浅海区域的双壳纲软体动物,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喜爱。它们通常栖息于泥沙混合的海底环境,以滤食浮游生物为生。青蛤的外壳呈椭圆形,颜色多为浅褐色至深绿色,表面光滑且带有细密的纹理。根据SC 2056-2006 的规定,青蛤的规格、重量以及外观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这确保了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品质优良的产品。
青蛤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锌、硒等矿物质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锌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而硒则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延缓衰老过程。此外,青蛤中的牛磺酸成分对于改善视力和保护心血管系统也有显著效果。因此,青蛤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食品。
SC 2056-2006 标准涵盖了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细致的规定不仅提升了青蛤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青蛤产业逐渐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以中国为例,山东半岛、江苏沿海等地均拥有广阔的青蛤养殖基地。据统计,2022年中国青蛤年产量超过30万吨,其中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20%。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青蛤产业的巨大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蛤深加工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某知名食品企业利用SC 2056-2006 标准作为基础,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即食青蛤罐头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这类创新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尽管青蛤产业目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SC 2056-2006 等相关标准体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并鼓励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青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这一珍贵的海洋资源造福更多人群。
总之,SC 2056-2006 青蛤标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规范,更是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我们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还能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的建立,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