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虾夷扇贝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虾夷扇贝的养殖、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产品。
Title:SC 2032-2006 Scallop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是在东亚海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渔业和养殖业中的明星物种,虾夷扇贝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还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标准SC 2032-2006则为虾夷扇贝的质量控制与贸易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虾夷扇贝主要栖息于寒冷的深海区域,其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水温和适宜的盐度。这种贝类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闻名,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在全球范围内,虾夷扇贝的捕捞量逐年增长,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出口商品。例如,日本和韩国是虾夷扇贝的主要消费国,而中国则是其最大的生产国之一。
为了确保虾夷扇贝的质量和安全性,SC 2032-2006标准应运而生。这一标准涵盖了从捕捞到加工的各个环节,包括规格尺寸、新鲜度、微生物指标等关键参数。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SC 2032-2006标准的核心在于对虾夷扇贝质量的全面把控。以下是该标准的一些主要规定:
这些细致的规定为虾夷扇贝的标准化生产和国际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在中国山东半岛的养殖基地,养殖户严格按照SC 2032-2006标准操作,使得当地生产的虾夷扇贝远销至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传统的野生捕捞已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人工养殖逐渐成为主流。近年来,我国在虾夷扇贝养殖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优化育苗技术、改善养殖环境以及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养殖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辽宁省大连市采用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了全年稳定供应优质虾夷扇贝。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大幅降低了病害发生率,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尽管虾夷扇贝产业蓬勃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过度捕捞导致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气候变化也对养殖环境造成了威胁。此外,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行业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加强人工繁育研究,保护野生种群;另一方面,推广绿色养殖理念,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区块链溯源系统,可以更好地追踪产品来源,增强消费者信心。
总之,虾夷扇贝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其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的支持。SC 2032-2006标准的实施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