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豆酱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黄豆酱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评价。
Title:Inspection Methods for Soybean P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BT 10310-1999 是中国食品行业的一项标准,专门用于规范黄豆酱的检验方法。这项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黄豆酱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监管机构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黄豆酱作为一种传统的调味品,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黄豆酱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SBT 10310-1999 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豆酱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调味品。其独特的风味来源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酶促反应。优质的黄豆酱应具备以下特点:色泽红褐均匀、香气浓郁、味道鲜美且无异味。此外,黄豆酱的质地应细腻,无明显颗粒感,同时需符合卫生标准,确保不含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质。
为了达到上述质量要求,SBT 10310-1999 对黄豆酱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一定数值,这是衡量其发酵程度的重要指标;而酸度、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也需严格控制。
SBT 10310-1999 中规定的检验方法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以下是具体的内容:
尽管 SBT 10310-1999 提供了详细的检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小型企业可能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难以准确执行标准中的各项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在食品检测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某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引进了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能够快速、精确地测定黄豆酱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
以某知名品牌黄豆酱为例,其生产流程严格按照 SBT 10310-1999 标准执行。在一次例行检查中,该品牌的黄豆酱被送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均符合甚至超过标准要求。其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了 0.8 g/100g,远高于最低限值;酸度适中,口感醇厚;微生物检测未检出任何致病菌。
这一成功案例表明,严格执行 SBT 10310-1999 标准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还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据统计,该品牌黄豆酱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
SBT 10310-1999 黄豆酱检验方法的实施,不仅提升了黄豆酱的整体品质,也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标准将不断完善,为更多优质产品保驾护航。同时,也希望广大企业和从业者能够始终秉持匠心精神,用心做好每一瓶黄豆酱,让这份传统美味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