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的基本原则、要求、程序及管理规定。本文件适用于对各类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评价并实施标识认证的过程。
Title: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Labeling and Certification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TIC 130028-2025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则》在2025年正式实施,相较于旧版标准,其在产品碳足迹核算、标识要求及认证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中关于“数据收集范围”这一关键条款的变化,为相关企业如何准确界定数据收集边界提供具体指导。
数据收集范围的变化解析
# 老版本标准规定
在老版本标准中,对于数据收集范围的规定较为宽泛,仅要求企业收集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信息,但并未明确区分不同阶段的数据采集界限。这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范围界定不清的问题,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计算的情况。
# 新版本标准改进之处
新版标准明确了从原材料获取到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具体数据收集要求:
1. 原材料获取:需包括所有用于制造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2. 生产制造:涵盖工厂内部所有生产设备运行所产生的直接排放以及外购电力等间接排放。
3. 运输分销:涉及产品从生产地运往销售点途中产生的物流活动相关排放。
4. 使用阶段:如果该阶段对环境有显著影响,则需要考虑消费者使用产品期间可能产生的排放。
5. 废弃处理:包含产品报废后回收利用或者填埋等方式处理时释放出的温室气体。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 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学框架来指导数据收集工作;
- 对于跨区域供应链情况下的数据共享机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 增加了第三方核查机构参与审核的重要性说明。
如何正确应用新标准?
为了确保符合新版标准的要求,在执行数据收集时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1. 制定详细的计划:首先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标准版本,并结合实际情况细化每个阶段的数据收集清单。
2.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内部数据库,便于长期跟踪记录各项指标变化趋势。
3. 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甚至外部供应商的信息交换环节,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确保信息传递顺畅无误。
4. 定期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员工学习最新政策法规和技术指南,提高全员意识水平。
5. 寻求专业支持服务:当遇到复杂问题难以解决时,可以考虑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协助完成任务。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新版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整个组织内的深入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