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属熔焊焊接接头内部缺陷X射线照相检测用参考底片的制作、评定及使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金属材料熔焊焊接接头内部缺陷X射线照相检测结果的质量评定。
Title:Metal Fusion Welding Internal Defects - X-ray Radiographic Reference Films
中国标准分类号:J5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J 3116-1999 是中国航空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用于指导金属熔焊内部缺陷的X射线照相检测。以下是与该标准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QJ 3116-1999 主要规定了金属熔焊内部缺陷的X射线照相检测方法,包括适用范围、检测设备要求、底片质量控制、缺陷分类及评定准则等。该标准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金属材料焊接件的质量检测。
金属熔焊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孔、裂纹、夹渣等内部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焊接件的强度和安全性。X射线照相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焊接件内部结构,帮助发现潜在缺陷并进行评估。
底片是X射线检测的核心输出之一,通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后,可以直观地记录焊接件内部的缺陷情况。QJ 3116-1999 标准对底片的清晰度、对比度和灵敏度提出了严格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底片是用于比较和评定实际检测底片的重要工具。根据 QJ 3116-1999 的规定,应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参考底片,并确保其清晰度和灵敏度满足检测需求。通常,参考底片需由专业机构提供或制作。
根据 QJ 3116-1999 的规定,焊接件内部缺陷分为多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合格标准。例如,一级焊缝允许的缺陷尺寸较小,而三级焊缝允许的缺陷尺寸较大。具体评定需结合参考底片和实际检测结果。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存在超标缺陷,应立即停止焊接件的使用,并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焊接或更换部件。同时,需重新进行检测,直至达到合格标准。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的金属材料焊接件,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金属材料。对于特殊材料(如钛合金或复合材料),可能需要采用其他专门的标准或方法。
为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可采用重复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对比等方式。此外,定期参加外部审核和比对试验也是提高检测能力的有效手段。
截至最新信息,QJ 3116-1999 仍然是航空领域的有效标准之一,但随着技术发展,可能已出现新的版本或补充文件。建议定期查阅相关行业标准发布平台,以获取最新版本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