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定制钛合金骨盆假体的材料要求、设计原则、制造工艺、性能测试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的定制钛合金骨盆假体的设计、生产和质量评价。
Title:Additive Manufacturing - Custom Titanium Alloy Pelvic Prosthe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MDI 142-2025《增材制造 定制钛合金骨盆假体》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材料性能要求和工艺控制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本文将聚焦于新标准中关于“材料成分精确控制”的变化,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对钛合金骨盆假体的材料成分仅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而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每种元素的具体含量范围。例如,对于Ti-Al-V三元合金体系,新版标准要求铝(Al)含量应在5.5%-6.8%之间,钒(V)含量应在3.5%-4.5%之间,且氧(O)、氮(N)、碳(C)等杂质元素的总含量不得超过0.35%。
这种更严格的成分控制有助于确保假体在植入人体后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产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原材料检测技术和精确的配料工艺。具体来说,在原材料采购阶段,应选择经过第三方认证的高纯度钛锭供应商,并定期对其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则需配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熔炼炉内的成分变化,一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参数直至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成品检验的重要性。除了常规的金相组织检查外,还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晶粒尺寸及分布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评估残余应力水平,以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力学性能指标。
综上所述,《增材制造 定制钛合金骨盆假体》(TCAMDI 142-2025)通过对材料成分更加严格的规定,提高了定制骨盆假体的质量可靠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企业应当充分理解并落实这些新要求,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