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蒲黄芽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白蒲黄芽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ai Pu Huang Ya Ca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蒲黄芽菜是如皋市特有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为了规范其生产技术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特色,TJATEA 001-2023《白蒲黄芽菜生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相较于之前的版本,该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今天,我们将聚焦于标准中关于“播种育苗”这一环节的新旧对比及实际应用。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播种育苗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到要选择适宜的季节播种,并未具体规定种子处理、苗床准备等细节。而新版标准则对此做出了更详尽的规定:要求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水浸泡处理,时间为8至10小时,以促进发芽;同时强调苗床需提前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保证土壤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这些具体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出苗率,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那么如何正确实施这些改进后的操作呢?首先,在种子处理阶段,将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期间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种子,待水温降至室温后继续浸泡6-8小时即可捞出晾干备用。其次,在苗床准备上,应选用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育苗地,翻耕深度控制在25厘米以上,并撒施腐熟农家肥每亩不少于3吨,然后平整土地,按行距20厘米开沟播种。
通过这样的改进,可以显著提升白蒲黄芽菜幼苗的质量,为后续栽培奠定坚实基础。新版标准的出台标志着白蒲黄芽菜生产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值得广大种植户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