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民族气鸣乐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气体振动发声的各类传统民族气鸣乐器,如笛、箫、唢呐等。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thnic Aeropho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Y81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BT 1947.1-2012 是一项关于民族气鸣乐器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乐器的设计、制造和质量要求。以下是与该标准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QBT 1947.1-2012 主要规定了民族气鸣乐器(如笛子、唢呐、葫芦丝等)的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外观质量、声学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此外,还明确了乐器的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的要求。
根据 QBT 1947.1-2012,民族气鸣乐器主要分为吹孔类(如笛子)、簧片类(如唢呐)和自由簧类(如葫芦丝)三大类别。每种类别的具体技术要求在标准中均有详细说明。
这些要求确保乐器的耐用性和音质稳定性。
乐器的合格性需通过外观检查、声学测试和功能测试三方面综合评估。例如,外观需无明显瑕疵,声学性能需满足标准规定的频率范围和音准要求,功能测试则包括按键灵敏度、气密性等。
这些要求保证乐器能够满足演奏者的需求。
乐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变化可能导致变形或损坏。因此,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包装材料需防潮、防震,并建议采用专用箱体运输,以保护乐器的完整性。
对于不合格的乐器,制造商应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返工后的乐器需重新检验,确保达到标准要求后方可出厂。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是的,该标准适用于所有符合定义的民族气鸣乐器。但某些特殊乐器可能需要额外的技术规范,制造商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关要求。
可以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或相关出版机构购买标准文本。此外,部分图书馆或行业协会也可能提供查阅服务。
该标准为民族气鸣乐器的生产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乐器设计创新和技术改进提供了指导方向,推动了民族乐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