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造纸机械用铸铁烘缸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灰铸铁为材料制造的用于造纸机械的烘缸。
Title: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Cast Iron Dry Cylinder Used in Paper Making Machin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J83
国际标准分类号:79.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QB 2551-2008 是中国针对造纸机械中铸铁烘缸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其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于提升造纸行业的设备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技术要求、制造工艺以及应用案例三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详细阐述。
QB 2551-2008 对铸铁烘缸提出了严格的技术指标。首先,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烘缸通常采用灰口铸铁(HT250 或 HT300),以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其次,烘缸的壁厚需满足均匀性要求,避免因局部过薄导致的强度不足问题。此外,烘缸表面的光洁度直接影响纸张的质量,因此标准规定其粗糙度应控制在 Ra ≤ 0.8 μm 的范围内。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要求,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尤为关键。首先是铸造工艺,包括模具设计、浇注温度和冷却速度的精确控制。例如,在模具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烘缸的几何形状,以减少气孔和裂纹的产生。其次是热处理工艺,通过正火或调质处理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最后是表面加工工艺,通常采用数控机床进行精密车削,确保烘缸内壁的光滑和平整。
某造纸企业曾引进符合 QB 2551-2008 标准的铸铁烘缸,用于生产高档文化纸。在使用初期,该企业发现烘缸的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维修频率降低了 40%。据统计,这种烘缸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约 15 万元的维护成本。此外,由于表面光洁度的提升,纸张的平滑度提高了 15%,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QB 2551-2008 标准不仅为造纸机械用铸铁烘缸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还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严格的材料选择、精湛的制造工艺和成功的应用实践,该标准正在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